圖為遵義縣龍坑梳池八里文化廣場上既精緻又接近生活的裝飾品。 楊茜 攝圖為遵義縣龍坑梳池八里農村新貌。 楊茜 攝圖為貴州湄潭田家壩新農村新景象。 楊茜 攝
  中新網遵義11月20日電 題:貴州傾力打造山水田園新農村 惹城裡人艷羡
  記者楊茜
  青瓦白牆的黔北民居在青山間錯落有致,成片的格桑花開放路旁,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讓人慢下腳步,細細觀看頭髮半百的手藝人一點一點推泥成形。
  11月20日,記者走進貴州遵義楓香鎮苟壩村:便利的交通,乾凈的公廁,以苟壩會議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廣場,經過專業設計的民居,集花海、麥田、山、水為一體的風景,一下車記者就聽到驚嘆:這樣的農村也太安逸了。
  “以前住的是破舊的老房子,村裡都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出門是高速,進村不臟鞋。你再看我家房子,好漂亮。天氣冷了人少些,夏天很多人都來我們這裡玩。”苟壩村村民張之國用簡單朴實的話語,向訪客講述自己生活的變化。
  2001年以來,貴州省在總結遵義市餘慶縣“四在農家”經驗的基礎上,以小康社會建設為目標,廣泛開展了以“富、學、樂、美”為主要內容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經過10餘年的探索和總結推廣,已成為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知名品牌。
  在“四在農家”基礎上,貴州省進一步提出:從2013至2017年,貴州省每年投入不少於300億元資金,創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將在三、五年內使貴州農村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20日記者在楓香鎮看到的新農村情景正是貴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小小縮影。
  “遵義‘四在農家’重點解決的是農民的‘肚皮’和農村的‘臉皮’。”遵義市市長王秉清說:“建設‘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的美麗鄉村,讓城裡人想來農村、想當農民、想乾農業。”
  在遵義楓香鎮花茂村,第一戶鄉村旅館“紅色之家”的主人王治強說:“你看我的房子多漂亮,有小花園、帶菜園,房子是政府請浙江大學的專家設計的房屋樣式。沒有新農村建設,我的家庭旅館開不起來,如今光這項收入平均下來我每個月過萬。以後游客越來越多,生意肯定會更好。”
  2014年,貴州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建設美麗鄉村。據貴州省政府研究室消息,2014年1至10月,貴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共完成投資376.1億元,為年度任務315.4億元的119.3%。
  按照規劃,到2017年,貴州將實現“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運”“建制村100%通油路、100%通客運”;累計完成10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和5萬戶“小康房”建設任務;全面實現自然村”村村通電話”和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並使適宜發展灌溉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在遵義縣龍坑梳池八里,村裡除房屋美化、道路整潔外,還配備了群眾活動廣場、圖書室、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作為播州楊氏土司最早的屯兵地,當地還建設了土司文化陳列室,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當地村民李佳芬說:“現在的農村交通好、環境也美了,吃的還比城裡人安全,空氣也比城市裡清新,城裡人有時間都往鄉下跑,感覺我們農村人比城裡人還幸福。”
  貴州省委副書記李軍11月20日在遵義舉行的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貴州目前有“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點17600多個,覆蓋9900多個村,占貴州省行政村總數的55%,受益群眾達到1650多萬人。(完)  (原標題:貴州傾力打造山水田園新農村 惹城裡人艷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61rebh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